新濠天地-www.3559.com|官网-登录入口

导航菜单

我校师生热议全国两会

发布时间:2025-03-13| 来源:宣传统战部 | 作者:沈晓慧| 浏览: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我校师生热切关注“两会”召开,围绕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热点话题展开热议,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两会精神,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共同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城市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邱亿成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我深切感受到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城市与环境学院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依托环境科学与城乡规划学科优势,进一步强化教学科研,深化校地企合作,服务区域污染治理等重点工作。同时,紧扣国家战略需求,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学科交叉特色的创新学院,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城环力量。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陈治国表示政府工作报告着重强调科技创新,提出要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一直以来,学院探索“高进高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注培养电气领域的专业人才。后续我们将更加积极地与头部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加速产学研深度融合,为行业输送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同时,聚焦新能源、智能电网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组建跨学科科研团队,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全力提升学院在相关领域的科研实力和影响力。

轨道交通学院党委书记邓超表示:《人民日报》以“提建议要有可行性分析”,《科技日报》以“AI挺进智造深水区,打造产业发展新范式”,《湖南日报》以“为中国高铁装上‘超强心脏’”报道了轨道交通学院副院长冯江华委员风采。我院师生观看报道后倍受振奋,深感使命担当。今后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在“人工智能+”行动中,把人工智能作为教学和科研辅助工具,以实际行动投身科技强国、教育强国、制造强国建设。

理学院党委书记张荣强表示:《政府工作报告》高瞻远瞩地锚定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战略航向,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学院将以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作为首要任务,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大局,充分发挥理学学科的根基作用,深耕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育人成效。同时,主动引领全院师生投身科研创新,力争产出更多标志性成果,助力学校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为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醴陵陶瓷学院党总支书记曾欧表示醴陵陶瓷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坚守“在产业链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协同融合发展。立足学院陶瓷专业特色,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构建文化传承、教育浸润、专业赋能的大思政教育体系。通过深化校企融通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适应现代陶瓷产业创新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刘园园表示两会精神为学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高校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土木学院将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土木专业人才为目标,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

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支部书记赵田表示两会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两会期间提出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无疑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的书记,我将紧密围绕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发挥学术优势,带领学生开展学术研究,以奋斗之姿、创新之力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向汉庆表示两会要求“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为高校教师,我们需要主动提升数字化素养,合理运用人工智能工具,构建和谐“人-机-人”三元师生关系,点燃学生创新热情,为培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时代新人而奋斗。

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辅导员崔蕾表示在认真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后,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辅导员,我将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我院学科专业特色,认真履行学生工作责任,引导我院青年学子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鼓励他们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为我校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包装设计艺术设计学院教师邵添花表示我深刻感受到两会精神对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的深远影响。《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强调“教育强国”的核心地位,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与高校教师的职责紧密相连。例如“教育强国建设3年行动计划”为高校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需通过改革教学方式、强化师资队伍,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创新型人才。

计算机学院基础教学部教师袁义表示两会聚焦教育发展,作为高校教师,我备受鼓舞。两会强调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领域意义非凡。我在教学实践研究里,将不断探索人工智能助力学生学习与科研的路径,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实现差异化教学。同时进一步提升自身数字化素养,引导学生正确利用人工智能,培养其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教育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蔡琨表示在全国两会的奋进号角声中,我们深感振奋。未来我们将持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专业课堂注重厚植家国情怀,实践教学强化能力培养,科研攻关坚持服务导向。通过优化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培育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能力与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

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教师郭文炎表示在深入学习全国两会精神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担当。我们要聚焦"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要求,推动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强化人才培养,推动科研创新,提升社会服务,把两会精神转化为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生动实践,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能。

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何雨霖表示:2025年全国两会落幕,新的征途启程。我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深刻感受到了“创新驱动、破局内卷、人才为本”的核心精神与科研实践的紧密关联。未来,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在攻克材料科学难题的同时,推动研究成果向民生领域转化,以科技创新回应“绿色发展”与“民生福祉”。

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徐艺能表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教育强国”“高质量教育体系”“提高人才队伍质量”等教育热词,无不体现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关切和支持。作为受益于国家教育政策的青年学子,我深感重任在肩,未来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用理论创新解决现实问题,在服务人民、促进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李江南表示我对报告中提出的“加快推进人工智能、量子技术、6G等前沿领域创新发展”颇有感触。作为一名高校学生,今后以国家需求为己任,将自身科研方向与国家科技战略紧密结合,在转型大潮中实现蜕变,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XML 地图